賈誼,洛陽人,西漢初年政論家、文學家,世稱賈生。
賈誼少有才名,十八歲時以善文為郡人所稱。漢文帝時任博士,遷太中大夫。
01、少有才名,受河南郡守器重
公元前200年,賈誼出生於河南洛陽,少有才名,師從荀況學生張蒼。
他從小就博覽群書,對儒家經典有過系統的學習,而且頗有心得。
前183年即以能誦詩書善文聞名於當地,河南郡守吳公將其召致門下,對他非常器重。
在賈誼輔佐下,吳公治理河南郡,成績卓著,社會安定,時評天下第一。
02、見解獨特精闢,受漢文帝欣賞
漢文帝登基,聽聞河南郡治理有方,擢升河南郡守為廷尉,吳公因勢舉薦賈誼。
漢文帝徵召賈誼,委以博士之職,當時賈誼21歲,在所聘博士中年紀最輕。
出任博士期間,每逢皇帝出題讓討論時,賈誼每每有精闢見解,應答如流,獲得同儕的一致讚許。
在朝期間,賈誼發表有許多論疏。首先是作《過秦論》,從政治哲學的高度,探討為政的“攻守之勢異”。
公元177年,他上《論定製度興禮樂疏》,批評西漢初期禮義廢壞的現象。
他以儒學與五行學說設計了一整套漢代禮儀制度。主張“改正朔、易服色、製法度、興禮樂”,以進一步代替秦制。
由於當時文帝剛即位,認為條件還不成熟,因此沒有采納賈誼的建議。
漢文帝非常欣賞,破格提拔,一年之內便升任為太中大夫。
03、針對時弊,上《論積貯疏》,被採納
公元前178年,針對當時“棄農經商)、“淫侈之風,日日以長”的現象,賈誼上《論積貯疏》。
提出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,主張發展農業生產,加強糧食貯備,預防饑荒。
漢文帝採納了他的建議,下令減輕賦稅,鼓勵農業生產。
政治上,賈誼提出遣送列侯離開京城到自己封地的措施,以免他們結黨營私,干擾朝政。
04、受嫉妒,被漢文帝帝冷落
鑑於賈誼的突出才能和優異表現,文帝想提拔賈誼擔任公卿之職。
絳侯周勃、灌嬰、東陽侯、馮敬等人都嫉妒賈誼,進言誹謗賈誼“年少初學,專欲擅權,紛亂諸事”。
漢文帝亦逐漸疏遠賈誼,不再採納他的意見。
05、被貶長沙,仍然不斷上書勸諫
前176年,賈誼被外放為長沙王太傅。長沙地處南方,離京師長安有數千裡之遙。
賈誼因貶離京,長途跋涉,途經湘江時,寫下《吊屈原賦》憑弔屈原,併發抒自己的怨憤之情。
賈誼在長沙任職有四年時間,一方面竭心盡力,恪盡職守,另一方面仍向文帝上書陳述政見。
公元前176年,文帝懷疑周勃造反,將周勃下獄。
賈誼覺得周勃沒有勇氣,於是向文帝求情,禮待周勃。薄太后求情後,文帝把周勃放了下來。
周勃之前也罷免了賈誼,賈誼一點也不在乎,還為周勃道歉,以德報怨,可見賈誼的胸懷確實很有人情味。
漢文帝時,把蜀郡的嚴道銅山賜給鄧通,又允許吳王劉濞開豫章銅山鑄錢,因此,“鄧氏錢”和吳錢遍佈天下。
前175年,賈誼在長沙又向文帝上《諫鑄錢疏》,指出私人鑄錢導致幣制混亂,於國於民都很不利,建議文帝下令禁止。
06、作《鵩鳥賦》抒發憂憤不平的情緒
賈誼做長沙王太傅的第三年,有一隻貓頭鷹飛入房間,停在座位的旁邊。
貓頭鷹像鵑,舊時視為不吉祥之鳥。賈誼因被貶居長沙,長沙低窪潮溼,常自哀傷,以為壽命不長。
如今鵩鳥進宅,更使他傷感不已,於是作《鵩鳥賦》抒發憂憤不平的情緒,並以老莊的齊生死、等禍福的思想以自我解脫。
07、再回長安與文帝講鬼神之事
謫居長沙三年後,漢文帝想念賈誼,徵召入京,於未央宮祭神的宣室接見賈誼。
當時文帝正坐在宣室吃祭祀天地的肉,看見賈誼,就問賈誼鬼神的由來和其實質。
賈誼詳細講述其中的道理,一直談到深夜,漢文帝聽得不覺移坐到席的前端,不覺疲倦。
談論完了,漢文帝說:“我很久沒看到賈生了,自以為超過他了,今天看來,還比不上他啊。”
08、任太傅,居安思危,上《治安策》
賈誼這次回到長安,朝廷人事已有很大變化,灌嬰已死,周勃遭冤獄被赦後,回到絳縣封地,不再過問朝事。
但文帝還是沒有對賈誼委以重任,只是任命他為梁懷王太傅,任職所在地更近朝廷。
梁懷王劉揖是文帝少子,好讀詩書,很受文帝寵愛,與賈誼也相處甚歡。
賈誼任梁懷王太傅,雖在梁國封地,但仍體察政事,居安思危。
這一時期,匈奴強盛,常侵犯漢朝邊疆;漢朝剛剛建立,法規制度粗疏而不嚴明。
諸侯王超越本身的權力範圍,佔據的土地超過古代制度的規定,淮南王、濟北王都因為謀反而被誅滅。
賈誼因此多次上疏陳述政事(《治安策》),大體上圍繞匈奴侵邊、制度疏闊、諸侯王悟凝等三個問題而展開論述。
09、上書勸止漢文帝封王,未被採納
前173年,淮南王劉長陰謀叛亂,文帝把他流放到蜀郡,劉長在途中畏罪自殺。
前172年,文帝又把劉長的四個兒子封為列侯。
賈誼擔心文帝接著還要把劉長的幾個兒子由列侯進封為王,上疏文帝,進行勸告,但是文帝並沒有採納賈誼的意見。
10、梁懷王墜馬而死,自責憂鬱
公元前169年,劉揖奉命進宮面聖,一想到馬上就能見到父皇了,劉揖甚是高興。
漢文帝也是許久沒見到兒子了,特地出了城門迎接。
劉揖騎著高頭大馬,飛快駛向宮門,期盼著快點見到父皇。
臨近城門,劉揖看到父皇后,開心的手舞足蹈,遠遠的就大喊著:父皇,兒臣回來啦!
當他騎到宮門後,激動的準備下馬時,突然一不留心從馬上摔了下去,令在場的人大驚失色,結果這一摔就摔死了。
這對賈誼的打擊很大,一方面擔憂文帝因此怪罪於自己。
另一方面,賈誼感到自己身為太傅,沒有盡到責任,深深自責,經常哭泣,心情十分憂鬱。
11、深謀遠慮,建議立梁王繼承人
梁懷王無子,按例他的封國就要撤銷。賈誼認為,這樣做對整個局勢不利;
建議為梁王立繼承人,或者讓代王劉參遷到梁國來;擴大梁國和淮陽國的封地,使前者的封地北到黃河,後者南到長江,從而連成一片。
文帝聽了賈誼的建議,遷淮陽王劉武為梁王,另遷城陽王劉喜為淮南王。
從後來吳楚七國之亂中梁王劉武堅決抵禦的作用來看,根據賈誼的這個建議所作的部署,確實是深謀遠慮。
12、文學成就很高
賈誼散文作品大體可分為三類,一類是專題政論文;一類是就具體問題所寫的疏牘文;還有一些是雜論。
其政論文評論時政,風格樸實峻拔,議論酣暢,代表作有《過秦論》《論積貯疏》《陳政事疏》等。
其辭賦皆為騷體,形式趨於散體化,是漢賦發展的先聲,以《吊屈原賦》《鵩鳥賦》最為著名。
前168年,賈誼在憂鬱中死去,年僅三十三歲。
賈宜才華橫溢,見解獨特,一心為朝廷著想,可惜不被重用,鬱郁不得志最後英年早逝,可悲可嘆